政府机关公文格式:范文二:公文的构成要素一般由文号、密级和保密期限、紧急程度、发文机关标识、文号、签发人、标题、主送机关、正文、附件说明、签发机关签章、行文日期、印章、备注、附件、抄送机关、签发机关和签发日期组成。红头文件的附件标记在正文下方和撰写日期上方。《党政机关公文格式》(国家标准GB/T,以下简称《格式》)规定,公文有附件的,应当标注附件说明。附件说明:在正文下留一空行,以安排“附件”一词。
《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》规定,公文如有附件,应在正文下方留空,并在“附件”处标有仿宋字样,后面加全角冒号和名称。附件的序号使用阿拉伯数字(如“附件:×××”);附件名称后不添加标点符号。附件和正文之间应该有两个空行,这是一种比较正式和规范的写作方法。公文正文写好之后,我们通常会就行文是否恰当作出说明。在这种情况下,它也是文本的一部分。附件的格式与正文的格式相同,一般为粗体。
公文附件格式要求公文的格式需要三个要素:标题、正文和印章。(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、发文事由和公文类型三部分组成,称为公文标题的“三要素”。正文:这是公文的主体部分,它描述了公文的具体内容,是公文中最重要的部分。没错。文本格式的完整性有利于公文的处理。公文附件的格式如下:“附件”一词应写在正文底部的两个空格中,并使用“附件”一词模仿宋代。“附件”一词后面是一个全角冒号和一个名称。如果名字后面有序号,就不需要使用标点符号。
如果附件和文档正文不能装订在一起,则应在附件左上角第一行的顶部方框中标记文档编号,然后标记附件(或带有序列号)。应该注意的是,附件并不是每一份正式文件都需要的。是否附上附件应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决定。a)标准名称改为“党政机关公文格式”,标准英文名称也相应修改;b)适用范围扩大到各级党政机关发布的公文;c)对标准结构进行适当调整;d)对文件装订要求进行适当调整;e)增加签发机构的签名和页码作为两个文件格式元素。
公文附件的标注位置在正文下方、成文日期上方。《党政机关公文格式》(国家标准GB/T,以下简称《格式》)规定,公文有附件的,应当标注附件说明,附件说明:在正文下留一空行,以安排“附件”一词。附件应当单独编排,并在编辑前与公文正文一并装订,使用“附件”一词和附件的序号,并在编辑中心左上角的第一行中以粗体显示顶部方框。附件的标题排列在版本第三行的中间,附件的序号和标题应与附件的说明一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