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文格式公文格式——即公文的规格和样式,以及公文种类的正确使用是否符合公文格式的要求。简述行政公文写作的基本格式,包括文件排版、文件纸张和装订要求,新的《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》(以下简称《公文格式》)将公文分为正文、正文和版注,公文格式要求具备标题、正文和版注三个要素,(公文数量《行政公文办法》规定。
(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、发文事由和公文类型三部分组成,称为公文标题的“三要素”。是指公文中各种成分的构成,以及公文写作的分类:按写作机关的种类分:行政机关公文、司法机关公文、军事机关公文、企事业单位公文和社会团体公文。格式一致:公文的格式是根据行政机构、事业单位等组织的标准要求制定的,包括字体、行距、页码、章名、编号、公章、套红等。
它和体裁是公文外在形式的两个重要方面,包括具体的格式、标准、规范和几种特殊的文件格式。我国行政公文共有12大类13种。今天的重点是行政公文。正文:这是公文的主体部分,它描述了公文的具体内容,是公文中最重要的部分。现在百度百科收录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(GB/T)一般包括:标题、主送机关、正文和附件。
落款在正文的右下角,是签发单位的落款位置,也就是公司名称。要求写全名,并与公章名称一致,元素。公告,位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上方,逻辑性强:公文正文要按照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,避免打乱时间顺序,使读者难以理解。它直接关系到公文的效力,发行单位名称下方为出版日期,印章置于发行单位名称和出版日期中间。